杨阿姨因为中耳炎的问题导致双耳听力下降多年,交流非常不便。前几年在外地的儿女为老人配了一台助听器,即便这样,老人还是听得不太好,只是稍有改善。
有一次老人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我这里,想知道为什么花了几千块钱还是听得不好。我仔细询问了阿姨的情况,原来她的助听器存在很多的问题。首先是助听器啸叫,阿姨的儿子说助听器每天叫而且声音蛮大。阿姨自己也说助听器叫的烦人,不知道该咋搞;其次是阿姨感觉听不清楚。我们为老人做了检查,发现她的听力和助听器功率的选配不太合适。声音小了听不到只能加大音量,就会引起啸叫,而且也会干扰聆听,影响助听器的清晰度。
我为杨阿姨做了两个方案供他们选择:一是定做耳模,换掉以前的耳塞。好处是密封程度好避免啸叫,助听器再做适当的调整,相对来说这是最简单的方法,但是效果不会很理想,只会略有改善;第二是更换大功率助听器,而且建议双耳佩戴,这也需要定做耳模。好处是双耳聆听改善助听器的内部参数,有效地降低噪音,而且双耳平衡协调工作,更清晰。他们考虑了一下,阿姨说这台助听器买了没多久,换了可惜,最后决定先做个耳模试试。
一周后阿姨换上耳模,将助听器重新做了调整之后,啸叫没有了, 比以前稍微好些了。阿姨很感激,觉得助听器不叫了就没那么烦了。
转眼一年过去了,前几天他们又来了。阿姨的儿子说之前因为耳朵流水到医院洗耳朵,医生拿一张表格为老人做了个测试,检查出老人有抑郁症。还开了药,那药很贵。但老娘不相信自己有抑郁症,开始坚持不吃,后来没办法吃了才好些了。我告诉他很多听力不好的人会有固执、多疑、性格倔强等问题,总是怀疑别人在说自己坏话.......阿姨的儿子说是这样的,在家里老人很容易心情不好,伤心,而且别人说个话就以为在说自己,没办法。
验配师提醒:
有很多听力不好的人群 或多或少都有阿姨的这种状态,因为听力不好无法和他人正常交流,想听又听不清,想说又不知道从哪儿说起,担心被笑话,被指责。话越来越少,眼神越来越空洞,大脑反应越来越迟钝。长此以往,不仅性格发生变化,变得多愁善感,变得悲观多疑,生活圈子越来越窄,沉重的思想包袱使得老人郁郁寡欢,哪里还有好心情?
如果发现父母变得不爱说话或者说话变得大声的时候, 建议带老人做个听力检测。每个人都有父母,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尽可能的帮他们生活的更好一点,活的更有尊严一些。千万不要让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成为儿女的遗憾!